[人员培训专业服务子站]

政策
  • 政策
  • 服务
  • 产品
搜 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沃野芬芳展新篇—西藏创新乡村治理体系综述
时间:2020-07-16 16:30  浏览次数:6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也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设法治社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农牧区和广大农牧民是我区发展稳定的关键所在。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创新乡村治理关系到我党在农牧区的执政基础,不仅符合我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长远目标,也是我区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和推进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的实践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争取人心、夯实基础”的指示要求,站在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高度,准确把握我区当前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突出以人为本、坚持激活细胞、打牢基层基础,大手笔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出台了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驻村、转业军人扎根乡镇、“结对认亲”和“双联户”等一系列乡村治理创新举措,承载和谐大计,深系民生福祉,绘就了雪域高原和谐发展的华美篇章。

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

扎根基层生机无限

为进一步推动人才资源向基层下沉,促进基层农牧区发展稳定,2008年,自治区党委结合农牧区实际,决定从高校毕业生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到村任职,创新大学生“村官”工作;2012年,全区5339名优秀党员干部,被选派到村(居)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2014年,“转业军人扎根基层”计划实施,8000名驻藏部队退役士兵入列乡镇公务员队伍,成为我区壮大农牧区基层有生力量的又一举措……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党政干部队伍和各行各业的优秀后备人才,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和转业军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蓬勃的朝气、良好的素质和活跃的思维,为村(居)“两委”班子注入新鲜血液,给基层农牧区带去活力,有力推动了农牧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局势持续稳定。

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完善我区乡村治理机制的核心。通过“高位嫁接”,第一书记驻村任职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带动了村“两委”的核心带动作用,有力促进村级组织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

巴桑是拉萨市委组织部下派堆龙德庆县马乡马村的党支部第一书记。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党务工作的经验,巴桑不仅规范了村“两委”工作运行机制,还组织全村42名党员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干群一股绳”让马村的村风村貌焕然一新。

工作中,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和转业军人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作为立身之本,放下架子与农牧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联系群众中拉近距离,在服务群众中增进感情,逐步在农牧区打牢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农牧区发展稳定为先;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工作中,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和转业军人把维护农牧区稳定当作第一责任,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全面筑牢基层反分裂斗争的铜墙铁壁。

结对认亲——

干部群众零距离

自带被褥,党员干部走村入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墨竹工卡县扎雪乡其朗村80多岁的加日老阿妈感叹:“当年十八军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只有直面群众,才能赢得群众。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区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积极营造为民、便民、利民的工作环境。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率先深入联系点山南地区贡嘎县吉雄镇红星社区,与4户贫困群众结对认亲交朋友,自付生活费700元、自掏腰包1万多元慰问贫困群众,并主动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还热情邀请结对户的“亲戚”到拉萨的家中做客。

“活动时间虽短,但成果丰硕、收获很大。”区党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活动中,我区54名省级领导干部同245户贫困群众结对认亲,走访群众654人次。同时,全区5万多名党员干部也与1万多户贫困农牧民群众结对认亲,发放慰问金781万余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6339件。

结对认亲期间,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朝夕相处、促膝谈心,互学互帮互谅,进一步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丁青县丁青村76岁的孤寡老人格桑旺姆高兴地说:“我没有女儿,自治区广电局的德吉卓嘎住到我家后每天给我洗脸做饭,我觉得她就是我的亲闺女。”许多党员干部返回单位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老百姓真好啊,离开村庄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太感人了,我要永远把他们当亲人。”

“双联户”——

花开万家分外艳

“我们联户单位的次旦央吉因小孩生病在地区住院,家中牲畜无人看管,联户单位的群众主动轮流无偿帮助她看管牲畜,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现在各家有什么困难,大家都能互相帮助。”提起开展“双联户”带来的好处,那曲地区那曲县罗玛镇十村户长索朗旦增非常肯定。

以5户或10户划分一个联户单位,实现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形成社会和谐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双联户”服务管理工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走群众路线,结合社会管理服务与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和谐稳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最大的公共利益。

“双联户”服务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受到西藏各族群众的广泛欢迎。许多群众高兴地说“:‘双联户’联来了实惠、联来了平安,为我们的生活上了‘双保险’。”

——通过发挥联户单位间互联、互通的优势,从源头上消除各类治安隐患,做到大街小巷有人管、村村户户有人看。2013年,全区各类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33.54%,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11.46%,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率达98.67%。

——通过鼓励和引导“双联户”家庭间进行共同担保获取小额信贷,进一步拓宽农牧民的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全区共发放小额信贷2万多笔、6.5亿多元,创办经济合作组织和经济实体近2000个,带动致富3万多户、15万余人,实现群众增收近2亿元。

——通过发扬互助友爱的传统,邻里间义务投工投劳近30万人次,捐助扶贫、救灾、助学、安居房建设物资折合近3亿元;帮助照顾孤寡、老弱、病患、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近5万人次。

截至目前,我区已划分联户单位91369个,其中城镇29796个、农牧区61573个,推选户长91369名,涉及85万余户、328万余人,实现“双联户”服务管理工作的全覆盖。

十八大至今,短短两年时间,我区社会治理创新、建设法治社会翻开了新篇章,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深化,齐心协力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已成为全区各族人民群众的共识。(